邻家的小茅屋
邻家的小茅屋
6年前 717 阅读
  • 首页
  • /
  • 杂记
  • /
  • 正文
  • 小刚是我儿时最好的玩伴,比我小一岁,按辈份算他是长辈。但平日里除了他爸我叫爷爷以外,我们俩称兄道弟、直呼其名。常听奶奶提起,我还未出生前我们两家就是邻居了。小刚家生活条件拮据,但我和他经常一起玩,也常去串门,有时候也在他家吃饭。他家的房子,原先是垮了一大半只剩下一个勉强可以居住的土墙房,黄土筑建的墙身,茅草铺盖的屋顶;夏天凉快,雨天漏雨,冬天不避寒;因长年累月在风霜雨雪的侵蚀下,墙身开裂,快崩塌了;他家不得不搬出这个土墙房,然后重新修建新的房屋;这就有了我既熟悉又经常做客的小茅屋了。

    小茅屋的构架很简单,两根高而粗大的树杈为顶梁柱,横梁三米左右长,四个方位是矮一点的树杈,周围用树藤将长度差不多的木棍固定,屋顶是茅草盖的;在这不足十个平方的屋子里,塞满了他家所有的家居,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张桌子,一根长凳,一个简易的灶台,剩下的就是活动空间了。虽然如此,我看得出他们很满足。平日里小刚他爸给人家放牛,每个月有十几块钱的放养费,几年下来还赚了一头小牛,说是给他的报酬;每天放牛回家,小刚他爸不是扛一捆干柴,就是背几块石头;日积月累,干柴堆放多了就变卖成生活费;石头也从一块变成几堆,像极了人工制造的小山。

    小刚不喜欢上学,那时我都四五年级了,他才去上一年级,而且还没坚持一个月他就放弃了。从此就跟着他爸去放牛或者在家里煮饭,他爸忙于庄稼时,他就去山上割草;当时我家养了一匹骡子,我放学回家就经常约他一起去割草。我记得好几次因为割草时不小心收错了他割好的草,两个人还打起架来,然后好几天都互不理会。可是我们关系铁,事情过了又如始如初。有什么好吃的我总会偷偷的带一点给他吃,我还把穿不了的衣服或裤子送给他,或许是比他起身上打了很多补丁的要好看,所以他也从不嫌弃,每次都很欣然的接受了。

    小刚有点懒,没有继承到他爸的勤快,衣服裤子脏了很少动手洗;还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有好吃的东西他就顺手牵羊。有一次他在我家鸡窝里拿了一个鸡蛋,回到家他对他爸撒谎,说是在小河边捡的野鸭蛋,他爸自然不信,鸭蛋壳硬且表面粗糙、偏大,而鸡蛋相反,一眼就被识破了。为了给他一次教训,他爸先叫他把鸡蛋还了回来,然后是一顿的打骂,最后是放一碗水在头顶让他跪在地上,直到认清错在何处!当然,家里面若是不愁吃穿的,谁还会去拿别人家的?谁不愿意活得坦坦荡荡、清清白白。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刚懂事了,习惯学好了,也知道为他爸多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我初中毕业那年,小刚家的小茅屋屋顶换成了石棉瓦,住起来小刚也说舒服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那年我十五岁,他十四岁。可十四岁的他个头比我大,气力比我强,会犁田,能挑起八十斤的担子。后来我到城里上了高中,每逢寒暑假回家,我都会习惯性的去他家;知道我回来了,小刚也是第一时间来找我玩;我知道他学会了抽烟,就随手递了一支烟给他;他知道我喜欢吃野生菌,就把刚捡回来的新鲜菌子给我拿了一份;虽然我们彼此外形上变了一些模样,但我和他之间的情谊一直没变。

    我高中毕业上大学那年,他和同村的外出打工去了,但因为不能吃苦,不到一年就回来了。小刚挣了一些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还给他爸买了手机,他们的生活条件不说蒸蒸日上吧,但有所改善了。刚好这一年国家政策来了,他家被列为贫困户,他爸可以拿低保金了;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家的房子焕然一新了。从此,小茅屋消失了。对我而言,消失的只是一段回忆,或许我会有些伤感;但对小刚而言,小茅屋的消失无疑是件好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些日积月累堆起来的石头终于派上了用场;在水泥浆的捏合下成了墙身,茅草的屋顶现在已经是瓦盖的了;居住空间大了,有客厅和两个大房间,厨房是独立出来的。再次造访他家时,已经是我大学毕业那年的事了。依稀记得,他家的屋里子有了电视机,家具也比住小茅屋时多。

    三十年如一日,如今的我已经有了稳定工作。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国家的发展日益昌盛,农民百姓的生活渐渐好转。再回到故乡,村村通了水泥路,路边装上了路灯,也搬来了很多人家,建的都是两层以上的平房,再想见从前的小茅屋,已经无迹可寻。去年过年回家再见到小刚,二十九岁的他,在岁月的摧残下,从他的眼眸中我发现多了许多我未曾经历过的故事。小刚他爸已是垂垂老矣,又病痛缠身。未来的日子,对他来说或许才是真正的考验。娶媳妇,盖平房,买车……面对这些人们都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想起小刚,我不禁感慨万分。

    谨以此篇献给我的儿时玩伴,小刚。他是我的邻居,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虽然他家的生活条件差点,住的仅仅是不到十平方米的小茅屋,但这是他成长的一个庇护所,也是见证我们友谊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我也亲自见证了他家的小茅屋存在与消失,因为生活的艰难,小茅屋孕育而生;因为国家政策的帮扶,小茅屋变成更安全可靠地石墙瓦屋、从此消失。感谢这段友谊,感谢国家对贫困农民的实惠政策。
    0
    那年今日

    评语 (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