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好一堂优质的信息技术课的思考
对上好一堂优质的信息技术课的思考
2年前 614 阅读
  • 首页
  • /
  • 杂记
  • /
  • 正文
  •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无效的。不是教师不会教,也不是学生学不懂,而是教学的时间不够充裕。在紧凑的时间里,对每周仅有的一堂课而言,知识的连贯性怎么对接一直是个难解的题。由于学科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的领域宽。一堂课的成败,取决于教学设计新颖与否,教学手段可不可控,教学过程有没有兼顾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感兴趣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才明显。课堂氛围若是死气沉沉的,任凭教师讲授什么,跟学生都没有半点关系,顶多是证实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强罢了。学生的积极性若是在教学引入时便调动起来了,那接下来的时间,教师讲什么,学生都认同。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想要提升课堂的品质,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将会成为上好一堂优质的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以沪教版的教材为例,对上好一堂优质的信息技术课,我有以下四点思考。

    一、能否围绕主线,让每堂课都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试点?

    作为一门现阶段被定位为综合实践课的学科,在教学设计上,应该采取“万变不离其宗”的思想,围绕教材内容为主线,适当进行知识的调整与扩展,要让每堂课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试点,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贴合生活与实践教学,化抽象为实质,化复杂为简单。

    以《制作图表》为例,这是以实践为主的一个章节,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迁移能力。实践性的课程以实操为主,逻辑思路要清晰,教学环节要可控,时间分配要合理,分组讨论要有意义,问题设计不要二选一,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讲授过程不能拖泥带水,专业术语一定要表述清楚,操作流程一定要有迹可循。

    像《认识信息技术》和《认识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偏于理论的章节,在设计教学上,要讲究方法,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引入就是切入点,也尤为关键。许多次与人交流后发现,我们都存在一个困惑,大家对理论性的课程都是犯愁的,教与学的过程很难磨合到一个平衡点,课堂要么是沉寂一片,只突出了教而没有半分学,要么就是窃窃私语的乱成一锅粥。因此,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打破常规,从教材内容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截取关键词以点击面,并尝试以游戏关卡或以知识抢答为主导,提炼各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设计,潜移默化的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二、能否因材施教,为每堂课营造一个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

    一堂课不能愉快的教学,便是失败的。以《走进网络》为例,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和学习氛围特别浓,一接触网络他们犹如脱缰的马儿,课堂很容易失控。教师若是经常花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来教化学生和组织管理课堂,那教学设计就乱套了,再继续实施后面的环节时就容易情绪化,教学的意义便不复存在了。

    课堂上若以物质化的奖品作为激励来展开教学,也是失败的。有一位教师上优质课,他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零食和饮料,他的教学设计便是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零食,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课堂的氛围也异常活跃,而这堂课也得到了很多同仁的赞许,说明他成功的达到了预设目的。其实不然,我认为这堂课是不可取的。这样设计虽能拯救课堂一时,却管不了一世,学生关注的重点已经从学习知识的层面转移到了零食奖品,积极参与就成了获取利益的方式,教学的初衷也因此变味了,长此以往,学生的价值取向会受到影响,教师也会因为买不起奖品而徒增压力,随即便丧失工作激情。

    因此我认为,一堂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而不是创造一个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获取利益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掌握他们在知识层面存在的各种差异,因材施教。

    三、能否做好导演,把每堂课当作一出即将上演的压轴好戏?

    课堂像舞台,导演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角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生。人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认为,不论什么角色,态度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知识面很广的学科,不乏无师自通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也是一点就通,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引导。有一位教师上优质课,课题是《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是以游戏为主导,他将教学环节设计为信息的每一个特性并与游戏一一对应,这堂课仿佛一场戏,教师很会导,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过程很流畅,教学反馈很成功。他亮出了自己的教学态度,那就是为这堂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教学的过程类似于表演作秀,教师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内容简单、学生易学,学生若是不认可你的教学,那就是该有的示范没做好、表演不到位。其实,教学效果明显与否,从学生的课堂反馈就能看出,精彩时掌声油然而生,冷场时只有尴尬退场。从上面的案例来说,教师能否做好导演,把每堂课当作一出即将上演的压轴好戏还是可行的。当然,也不排除片面和碰巧的存在,好戏要有好的导演,也需要好的演员,二者具备才能堪称完美。

    四、能否取长补短,将每堂课画上一个问心无愧的完美句号?

    现有的教材,内容是脱节的,是跟不上时代的。按部就班的用它来设计教学,对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空间有所禁锢,很多知识与技能他们已经学会,教师再讲已无意义。当下的课堂,也存在一个被搁浅的普遍现象。课堂时常被其他学科占用,教师干了行政工作,大家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长此以往,成了惯例,确诊为病。若不对症下药,必将造成“小病不治,大病难医”的局面,那信息技术的课堂就真的完了。我认为,现状如此不堪,唯有换位思考。教师要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泊”的灵活处理教材,要懂得与人交流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和总结经验。

    综合前面的几点思考,珍惜每一堂来之不易的课,做个问心无愧,取长补短,争取将每堂课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0
    那年今日

    评语 (0)

    取消